若干年后,如果出现境内外利率差异水平逐步趋于缩小的状况,开展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就可能会有空间。
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央行开始大幅度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也导致了央行手中的外汇占款出现了不增长的局面,这样的一种状况对于货币政策来说也意味着重大变化。习近平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金融改革仍将成为引领整体改革的急先锋,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经逐步进入中段,但如何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定价自由度,其核心仍然在于对于信用风险的定价。比如说央行曾经在2012年降息两次,但整体来看市场利率在此后反而出现了上行,这表明在没有量的状况下,推动价的变动央行没有十足的把握。数据还显示,从2011年至2014年9月,实际新增就业人口超过4,500万,也已经达到十二五计划所设定的目标。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将定价权交给市场,在更加透明的价格体系下,政府部门的话语权将显著减少,这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导向的战略转型。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来说,去通胀化将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也为改革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2013年全国国企净利润1.9万亿元,与此对应,中国国企的资产收益率只有1.8%,这甚至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习近平说,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中国现在重新将这些盈余部署到全球的资本投资,这是否意味着(格林斯潘的)难题将最终‘解决、但以美债市场崩盘为代价?鲍尔问道,如果是的话,这将提高西方的企业资金成本,并将进一步遏制西方已经乏力的GDP增速。
将人民币提升为一种国际货币的做法正逐渐让中国摆脱美元区,令其获得更大自由向外国资产组合投资者的资金开放。其中一点涉及中国3.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投资配置,10多年来,中国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这帮助美国利率保持在低位并支撑了西方的经济增长。来自国际货币清算系统——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人民币现在是全球第七大常用支付货币。过去3年,中国逐渐收缩购买规模对美债的影响显而易见。
中国正调整战略,从美国国债转移,这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趋势,但上月这一趋势加速,此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公布了金融改革的10点计划。很明显,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意愿正在增强。
实际上,如果把金融资金考虑在内,最近4个季度,中国已不再是一个资本净出口国。他补充称:我认为人民币完全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安石基金(Ashmore)新兴市场研究主管简?德恩(Jan Dehn)表示:我坚信,未来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缩窄,因为中国在旅游和服务方面更多的海外支出以及在国内的更大支出能力,可能会促使进口增多。当然,很多因素可能会阻碍中国的愿望。
然而,新的计划称,应更好地利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支持国内经济以及中国高端设备和商品海外市场的发展。这种乐观看法将受到中国的欢迎,中国正推行其宏大计划,以打破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创建一个与之匹敌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体系,其核心就是强大的人民币。我们恨你们,这是中国银监会(CBRC)官员罗平在2009年表达其失望之情时所说的话。西方政府也在支持人民币,过去几个月,英国、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行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罗平对一群纽约听众说:一旦你们开始发钞1万亿至2万亿美元……我们知道美元将贬值,所以我们恨你们,但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跨边境修建公路和铁路以及对亚洲港口进行升级,中国正将邻国的繁荣与他们与中国的关系绑在一起,研究咨询机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资深亚洲研究员汤姆?米勒(Tom Miller)表示,这是为了恢复中国在亚洲的核心地位。
但分析人士认为,结构性因素将推动未来中国的购买规模进一步下滑。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有利于中国大型建筑和设备企业,它们获得了由中国支持的机构提供融资的合约。
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机制,中国正加大贸易和金融中以人民币收款的比例。另外,Emerging Advisors Group的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中国的美债投资是中国干预外汇市场的副产品,其干预外汇市场是为了阻止人民币汇率出现损害中国出口竞争力的飙升。中国购买美债最旺盛的时期,是由为中国日益飙升的美元经常账户盈余找到再投资渠道的迫切需要所推动的。中国持有的美债在13年里增长21倍,到2013年底达到1.27万亿美元。 当一个经济主题变成全球热点时,好莱坞从来没有落后过。在未来,上海是世界的中心,人民币是首选货币。
这进而应会提高中国实现习近平的一项预测的几率: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在海外投资约1.25万亿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 这些开发机构的创建只是中国让金融服务于地缘战略目标的一个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源于中国希望在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中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中国对于美国国债的兴趣正在减弱,这一兴趣曾经是10多年来全球经济的一块基石。
一个更早开始但或许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将人民币提升为国际货币。官员们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主要受到一项重要任务的推动:逐渐令中国摆脱对美国的金融依赖以及美国政府对中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当然,很多因素可能会阻碍中国的愿望。在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的人(例如Investec的迈克尔?鲍尔(Michael Power))认为,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可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但并不确定这种结果会出现。他补充称:我认为人民币完全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通过跨边境修建公路和铁路以及对亚洲港口进行升级,中国正将邻国的繁荣与他们与中国的关系绑在一起,研究咨询机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资深亚洲研究员汤姆?米勒(Tom Miller)表示,这是为了恢复中国在亚洲的核心地位。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财政厅厅长麦德庄(Michael de Jong)表示,此次发债实现了几个目标,包括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吸引来自美国的金融服务。这是一项重大转变,速度不可能过快,但我们希望更有建设性地利用我们的外汇储备,投资于全球开发项目,而不只是条件反射似的购买美国国债,这位官员表示,不管怎样,我们在投资美国国债方面通常都是亏损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提高我们的投资回报率。
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现在为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最亲密盟友之一的王岐山于2009年受命负责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投资中的使用,这表明了中国的意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机制,中国正加大贸易和金融中以人民币收款的比例。
过去3年,中国逐渐收缩购买规模对美债的影响显而易见。这进而应会提高中国实现习近平的一项预测的几率: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在海外投资约1.25万亿美元。
过去6个月,中国推动创建了三个致力于开发性金融的国际组织: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创建的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总部位于美国的经济研究咨询机构Macro Mavens的总裁斯蒂芬妮?波姆博伊(Stephanie Pomboy)认为目前的形势更加危险。实际上,如果把金融资金考虑在内,最近4个季度,中国已不再是一个资本净出口国。每家机构都可能、或者明确指明接受外汇储备资金。
正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所说的,中国资本时代即将到来,全球金融格局可能会发生彻底变化。所有这些都引出一个紧迫的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将对美国债务融资以及全球利率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分析人士看法各异,有人认为美国在金融上的自满将很快被大火吞噬,有人则认为,几乎不会出现什么变化,不必担心。
鲍尔表示,可以说,此后一直存在债券泡沫。中国正扩大其海外发展计划,以提高经济回报并服务于关键的地缘政治利益。
很明显,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意愿正在增强。一位拒绝具名的中国高官详细描述了该计划在实际中可能如何操作。